模
  模。模範,模式。
  模範。海口作為省會之城、首善之城,在很多重大改革的探索實踐道路上,往往承擔著“模範”的責任。去年5月,省委書記羅保銘、省長蔣定之在海口調研時,都要求海口率先推進新型城鎮化實踐,創造特色鮮明的新型城鎮化發展模式。
  模式。新型城鎮化怎麼搞?海口邊建設邊探索,一切從實際出發,一套“主城區—衛星城—生態樂居小鎮—新型農村社區—美麗村莊”的五級城鎮化體系也應運而生,海口率先推進新型城鎮化實踐的路子已然清晰。
  海口堅持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以保護生態為紅線,推進五級城鎮化體系
  7年讓30萬農民變“市民”
  4月1日,游客在海口市東寨港紅樹林旅游觀光碼頭游覽。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張茂攝- 本報記者 劉貢
  2013年5月,省委書記羅保銘、省長蔣定之在海口調研時要求海口率先推進新型城鎮化實踐,創造特色鮮明的新型城鎮化發展模式。隨後,雲龍、演豐首批列入統籌城鄉發展示範鎮,百個統籌城鄉示範項目也全面啟動。
  從文明生態村,到城鄉統籌;從危房改造,到大企業結合棚改進駐,海口一直敏銳地捕捉時代動向,在共同推進城鎮化的道路上邊建設邊探索,實踐與理論並行。
  今年1月16日海口市委十二屆六次全會,省委常委、海口市委書記陳辭首次提出海口“主城區—衛星城—生態樂居小鎮—新型農村社區—美麗村莊”五級城鎮化體系,海口的路子已經清晰。
  建設美景與生活憧憬
  3月走進演豐鎮和雲龍鎮,偌大鎮墟建設得熱火朝天。在老百姓眼裡,道路像城裡那樣被剖開“埋管”是件稀奇事,但一定是件提高生活質量的好事。公共服務中心和醫院的效果圖挺美,建設進度飛快;成立經濟合作社的會開了很多輪,百姓心裡對收益分成兌現充滿期盼……
  演豐長寧頭村傍著紅樹林旅游區項目,全村68戶、142人一起組建了農家樂專業合作社∷運獻魃纈臚飫吹娜逕鉸糜渭藕獻鰨齪焓髁致臚返木磕旯潭ㄊ杖�100萬元,每三年再上浮15萬元。
  “頂層設計”和“底線思維”
  “從海口城鎮化的現實狀況來看,我們不僅存在城鄉之間的二元結構,還存在城市內部的二元結構,因此,主城區209平方公里以內,主要加快推進棚戶區(城中村)改造,還歷史欠債;主城區外則要把統籌城鄉示範鎮、生態樂居小鎮以及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作為重點,推進鎮域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鎮墟改造、產業孵化和體制創新等,導入特色優勢產業,形成可持續的產業支撐。”陳辭認為。
  海口棚戶區(城中村)改造的頂層設計在於創新“政府讓利、企業微利、百姓得利”的投融資模式,優化資源配置。海口近年照此模式大規模啟動了靈山鎮、五原河、椰島片區的改造。
  主城區外城鎮化建設的“錢從哪裡來”依然是關鍵,因此其頂層設計採用了“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模式。政府引導,指由政府定方向、定規劃、定政策、定標準、定紅線;市場化運作,則把一個鎮當成了一個整體開發的項目。
  保護生態環境是紅線,這是海口各類開發中牢不可撼的“底線思維”,讓城鎮建設融入大自然,讓村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
  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
  “不搞人為造城,不趕農民上樓。城鎮化水平高低取決於基礎設施、公用設施、公共服務等城市文明的覆蓋面,以及農民的融入程度。”省發改委人士表示,儘管新型城鎮化為系統工程,但海口始終堅持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
  有關方面透露,海口的目標是,1年內建成可看的統籌城鄉示範帶,2-3年建成100個統籌城鄉示範項目,3年建成首批統籌城鄉示範鎮,以示範(鎮)項目為載體,以點破面。
  陳辭希望,海口力爭用7年時間,到2020年完成主城區棚戶區和城中村30萬人口的真正市民化,以及主城區外17個鎮20萬人口的就地城鎮化。
  海口新型城鎮化大事記
  三月二十七日,在美蘭區演豐鎮譚康仔村,花農正在忙著育苗。見習記者陳元才攝2012年9月12日中國共產黨海口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關於加快鎮域經濟發展的決定》海發[2012]5號,以及《關於對雲龍等鎮實施計劃單列試點的意見》海發[2012]7號。
  2013年5月10日,省委書記羅保銘和省長蔣定之在海口調研時要求,“海口要統籌城鄉發展,探索新型特色城鎮化發展模式,加快城鎮化建設,在爭創實踐範例中帶頭破題。”
  2013年5月17日,海口市委召開常委會決定將瓊山區雲龍鎮、美蘭區演豐鎮作為海口市第一批“統籌城鄉示範鎮”,力爭為全省統籌城鄉、加快城鎮化建設破題。會上通過的《關於探索統籌城鄉示範發展的建議方案》,要求海口市在今後2到3年內打造百個統籌城鄉示範項目。
  2013年6月,演豐鎮規劃啟動。
  2013年7月,出台《海南東寨港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方案》,演豐啟動退塘還林。
  2013年7月,雲龍鎮農村產權交易平臺正式運營。
  2013年7月11日,組建海口市統籌城鄉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並定位為城鎮運營商。
  2013年7月中旬,《海口市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經國家發展改革委同意,並上報國務院待批。
  2013年11月,演豐總體規劃和演豐鎮區起步區控制性詳細規劃通過市政府評審。
  2013年12月,雲龍鎮風情小鎮街景立面整治全面動工。
  2014年2月,雲龍鎮“四規合一”及專項規劃基本完成。
  人物訪談採訪對象:省委常委、海口市委書記陳辭
  海口城鎮化離不開“農”字經
  海口市美蘭區萬福社區居委會安裝的標牌。本報記者李英挺攝- 本報記者 劉貢
  “海口的城鎮化關鍵要看質量,看農民生產方式的轉變和生活質量的提高,看有多少棚戶區(城中村)居民和鄉鎮農民成功實現轉移就業,或不以傳統農業為主要謀生手段,看他們的收入水平是否趕得上城裡的,居住環境是否像城裡一樣有整潔的馬路,喝上乾凈的自來水,用上抽水馬桶,生活得跟城裡人一樣。”省委常委、海口市委書記陳辭曾在今年初召開的一次全市大會上說了這樣一段話。
  海口作為省會之城、首善之城,在率先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實踐中,思路和成效備受全省矚目。記者集中了社會各界所關心的話題,對陳辭進行了訪談。
  記者:您認為,該如何理解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的關係?
  陳辭:新型城鎮化,是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的重要平臺;是縮小城鄉差距和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公平和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
  中央把城鎮化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別是指出城鎮化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要以人為本,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並鼓勵各地探索各具特色的城鎮化發展模式,為我們進一步明確了新型城鎮化方向,也更加堅定了走海口特色城鎮化道路的信心。
  記者:目前的實踐中,海口推進新型城鎮化的路徑是怎樣?
  陳辭:首先要做好頂層制度設計。我們不贊同城鎮化造“新城”、“攤大餅”,也不搞遍地開花,而是要貫徹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就近就地原則,統籌謀劃,科學設計,確保正確的方向,避免走彎路後留下難以彌補的缺憾。
  其次,在空間佈局上,海口將形成“主城區—衛星城—生態樂居小鎮—新型農村社區—美麗村莊”五級城鎮化體系,將主城區周邊具有一定人口和經濟規模的中心鎮發展成為衛星城,其餘小城鎮則依托各自的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打造成為各具特色的生態樂居小鎮,同時通過土地增減掛鉤、空間置換,引導農民適度集中,建設一批新型農村社區。
  在配套政策上,要推進土地、戶籍、住房、社保、基本公共服務等方面的綜合改革。如要在全面完成確權登記和產權交易平臺搭建的基礎上,引導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以出讓、租賃、入股等方式流轉用於工業、商業、旅游業等產業用途;優先促進本市農業人口的城鎮化,實行城鄉統一的戶籍登記制度,消除依附在戶籍上的城鄉居民福利的不平等。
  記者:在推進新型城鎮化中,產業轉型是關鍵,海口是否會大量放棄農業?
  陳辭:海口不會放棄,相反,新型城鎮化建設要與農業現代化緊密結合、相輔相成、互為促進。與內地其他城市不同,海口沒有經歷過大規模的工業化進程,與周邊地區的經濟聯繫和協作關係也不夠緊密,城鎮化基礎比較薄弱,特別是海口還存在地多人少、農業和工業水平偏低等特殊市情,這就決定了海口不能簡單複製其他地區以工業化為龍頭和牽引的城鎮化道路,而是要把農業現代化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特別是主城區之外推進城鎮化,一定要和農業現代化結合起來。
  圍繞中央“讓農業經營有效益,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的總要求,加大農村投入,加快農田水利、農業基地、供水供電等基礎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設施農業水平。海口不僅要發展特色高效經濟,還會推進組織形式的創新,讓農民廣泛參與到示範鎮和示範項目建設中來,通過產權入股、要素交換、購買勞務和服務以及吸收農民參與項目的運營管理等方式,促進農民就近就地轉移就業,更多分享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成果。(本報海口4月7日訊)
  開展新型城鎮化示範點建設
  瑤城村“搖身待變”美麗鄉村
  -本報記者劉貢
  得益於文明生態創建和新農村建設打下的基礎,海口美蘭區演豐鎮演東村委會瑤城村小組將成為海口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三級新型農村社區示範點。
  村中幾條大道有的在埋管,有的在擴建,規劃、供電等單位的人員在現場忙碌;村文化廣場改建成仿古的灰瓦灰牆、迴廊式,原有的幾株大樹看上去與現在的模樣更協調;因為外立面改造和接污水管,幾乎家家都在施工;排污、綠化、路燈等公共設施的完善,將讓整個村子成為一個生活舒適的社區。
  定為示範點之前,瑤城村居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於鎮上經商,外出打工,養殖、種植等農業,還有部分為近海漁業。
  搞新型城鎮化建設,村裡被徵去的土地部分用於鎮墟建設,如集貿市場、安置房、老豆藤商業街、醫院、超市等。目前大部分建築已經主體完工,帶著濃厚的瓊北民居風情。
  轉型後大家的收益分為幾大類,如土地合作村民入股分紅;進駐村莊的外來公司吸納村民就業;部分農戶在政府扶持下搞農家樂,開創庭院經濟;集體留用的12畝地上正在建一個農貿市場,每家3萬元入股。
  “如果就業、醫療、養老都解決了,不進城市也能享受到城市的公共服務,這青山綠水的,生活質量不比城裡還好?”村民符方明說。
  小木船換小艇固定分紅+工資
  水鄉長寧頭
  水潤一村人- 本報記者 劉貢
  自從每家派員去江西婺源參觀回來後,演豐鎮山尾村委會長寧頭村小組的許多村民天天把紀念品戴在了頭上———一頂繡著五星紅旗的帽子。“戴著精神,海邊風大,又能遮陽。”靠賣鮮椰子供游客為生計的李詩澤說。
  倚靠東寨港紅樹林景觀溪流入口旅游資源,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以來,這座68戶,142人的長寧頭村,一部分人組建了游艇隊,從事游船業;另一部分人集中在碼頭擺攤,賣鹹水鴨蛋、糯米糕,以及本地產的椰子、芭蕉、青石榴等水果。此外還有海水養殖、近海捕撈、漁網加工等收入來源。
  去婺源參觀是江西三清山旅游集團有限公司組織的,這家公司曾整合國內眾多旅游資源。進駐長寧頭搞新型城鎮化,三清山採取與海口演豐長寧頭農家樂專業合作社簽訂《演豐鎮東寨港紅樹林游船碼頭合作經營協議書》的形式,每年支付固定回報100萬元給合作社,每三年上浮15萬元,合作經營期限為50年。
  “木船將被漂亮的小艇取代,我們培訓後再應聘當船夫。游客買統一船票,船票含保險。”駕駛了一輩子木船的李書和說,拿固定分紅加工資,感覺還不錯。
  納入新型城鎮化後的長寧頭村,原先污染嚴重的23艘舊木船,將被三清山以高於市場價的7000元/艘現金收購;村民們位於碼頭的臨時商業攤點也將被收購補償,並統一規劃建設。
  如今長寧頭村村民已開始分批進行崗前培訓。合作社已經拿到了第一年的152萬元,50年將合計支付1.08億元;觀景台、售票中心、客戶中心及導游中心,設有26個游船泊位,每天可接待游客3000-5000人次進出港的新碼頭建設日新月異;已經開通的綠色慢行休閑系統紅樹林棧道游人如織。  (原標題:海口推進五級城鎮化體系 7年讓30萬農民變“市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f22gfxoh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